广东医疗队荆州石首战疫记:拔气管痰液喷身上 爬坡推四百斤病床

石首第一例成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顺利脱机拔管。转运病人,爬坡时三名医护人员很吃力。【摘自南方都市报】3月12日,植树节。荆州石首市终于告别连绵的阴雨和病霾,迎来久违的阳光。20多个广东和海南医疗队员,结伴来到石首市政府大院,种下了一棵“友谊之树、活力之树”。他们不需要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脚步显得轻快,笑容也颇轻松。过去的一个月,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石首分队作战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高危的插管与拔管“今天早上,我第一次起床后没有去医院,突然觉得有些不知所措。”3月8日接受采访时,广…

石首第一例成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顺利脱机拔管。

转运病人,爬坡时三名医护人员很吃力。

  【摘自南方都市报】3月12日,植树节。荆州石首市终于告别连绵的阴雨和病霾,迎来久违的阳光。20多个广东和海南医疗队员,结伴来到石首市政府大院,种下了一棵“友谊之树、活力之树”。他们不需要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脚步显得轻快,笑容也颇轻松。过去的一个月,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石首分队作战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

  高危的插管与拔管

  “今天早上,我第一次起床后没有去医院,突然觉得有些不知所措。”3月8日接受采访时,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主任医师孙小聪说。从2月12日抵达石首,到3月7日送走最后一位患者,他几乎都在连轴转。

  刚满40岁的他,2003年毕业,科室前辈身先士卒抗击“非典”的故事鞭策着他。他曾主动申请援藏1年,在最短的时间里帮林芝市人民医院建起了ICU病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他又第一时间请战,入选第二批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并被前方指挥部任命为赴石首医疗队队长。

  2月15日,大雪纷纷而落。很多队员没有见过雪,有些兴奋;走进病房,他们情绪又低落下来。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夏平(化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大家都看着孙小聪,该怎么办呢?“必须要早插管!上!”他说,在感控监督员、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内科医生刘旺的帮助下,他穿上了仅有的二级防护设备——插管是感染风险最高的操作,插管医生必须穿戴正压动力送风过滤式防护头罩,才能最大程度阻挡病毒,但石首没有。

  护目镜戴久了会变得模糊,前面还有面屏遮挡,视野狭小。更令人担心的是,当地没有电子可视喉镜,他进行插管观察时必须紧贴夏平的脸上,两人只隔着20厘米甚至更近。面对看不见的大量病毒,孙小聪让队友稍微靠后。“我工作17年了,天天在ICU抢救,技术过关了。”他说。两分钟左右,插管成功,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医疗队的士气大涨。

  “我2月14日上大夜班,看到很多患者病情危重,心里还是有点恐惧的。”1998年出生的护士邓玉敏说,她是广东医疗队最小的队员之一。“第二天聪哥插管成功,给了我信心,我也敢跑到最前面抢救患者了。”

  2月19日,更大的挑战来临。石首第一例插管患者王久(化名)病情好转,需要拔管治疗。相比插管,拔管的风险更大,此前荆州还没有一位患者拔管成功。

  孙小聪再次上阵。同样的二级防护,同样安排最少的人协助。他平稳有力的双手,慢慢把气管抽出,气管拔出的一瞬间,一口痰液喷到了他的面屏上、身上。站在旁边的刘旺很担心,孙小聪却指挥若定,直到把患者安顿好才去消毒换洗。

  掌声和欢呼声响起来,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也对孙小聪不吝赞扬,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对广东医疗队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孙小聪好样的!”

  从出病房到回驻地,孙小聪一直表现得很平静,队员打招呼也只是呵呵一笑。但是,当晚他发出一条朋友圈消息,透露出内心的激动:“这应该是荆州地区第一例成功脱机的病人,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拉开窗帘,让温暖的阳光照进病房,他说出一句‘阳光很好哟’,这可能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两次高难度的患者转运

  作为老朋友,孙小聪的两次冒险操作,都让刘旺狠捏了一把汗。他拗不过孙小聪,也不忍放弃患者。刘旺是一个话不多的医生。说着说着,他忽然哽咽了,既感动于石首患者的信任,也感动于队友的付出。

  2月13日当晚,医疗队员还在整理装备,突然接到当地医务人员的请求,有患者需要抢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主任黎焯基二话不说,立刻来到石首市中医医院,成为医疗队最先进入病区的急先锋。

  孙小聪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黎焯基都在旁边掠阵,他一直关注王久的病情。拔管后的王久,使用高流量氧疗仪进一步治疗,21日病情逐渐平稳,从危重症转为重症。

  2月25日,王久的病情突然有所反复。为了更好研判病情,接到汇报后,孙小聪决定为患者做一次全身CT。

  当时是下午3点,黎焯基、刘旺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男护士符景松推着王久去检查。CT设备在另外一栋楼,路上有一个接近30度的长斜坡。“下坡还好,我们在前面顶着床慢慢下滑,爬坡就太考验体力了。”刘旺回忆。病床加上王久和设备,超过400斤,病床的四轮又不太听指挥,穿着防护服的三个人举步维艰,很快就汗透衣背,每走一步都要大口喘气,“缺氧缺得厉害,就像是被人扼住喉咙”。

  但他们也因此扼住了死神的咽喉——CT检查显示,王久有左肾盂扩张严重等多种问题,这是导致他病情反复的罪魁祸首。因为中医院缺乏诊疗条件,孙小聪就与前方指挥部沟通,把他转运去了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

  “到了荆州,他还经常给我发消息。刚开始,他不适应新环境,医务人员也都不熟悉,就想回来石首治疗。”黎焯基说,很快王久的病情进一步好转,搬到了普通症病房。

  王久的转运得益于广东医疗队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2月15日,指挥部与荆州市联手,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重症救治中心建设,集中收治全市重症危重症患者。

  2月16日下午,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率先启用。当天就有一辆负压救护车开到100多公里外的石首市中医医院,探索建设重症患者的转运绿色通道。

  两天后,危重症患者古正中(化名)的转运,令在场的所有人十分紧张。当时古正中病情加重,必须转运到荆州做进一步治疗。为确保转运成功,广东省医疗队前方指挥部专门从国内首家ECMO技术临床应用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征调了一支9人ECMO团队驰援。

  ECMO医疗队队长廖小卒在奔赴荆州的途中转道石首,很快明确古正中缺乏适应症。孙小聪陷入两难境地。送还是不送?不送,患者很难抢救回来;送,患者能否平安抵达?他立即与指挥部专家救治组组长蒋文新联系,双方科学研判后,决定还是转运。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孙华锋则拨通了患者家属电话,征求他们同意。随后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把患者送上救护车,拜托廖小卒路上照顾好古正中。

  2月19日凌晨4点,接到患者平安抵达的消息后,一直熬夜等着的孙小聪和孙华锋才松了一口气,安心入睡——为了保证第二天有充沛体力,孙小聪一直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在运转病人之前,得知廖小卒等人从中午到凌晨1点都没吃饭,他捧来一桶泡面。后来回忆起这一细节,廖小卒说,他要感谢孙小聪把他拉进了战争节奏,激起了ECMO团队的战意。

  10岁孩子痊愈出院赠送一幅画

  “很多人不是被病毒打败,而是被心态打败的。”孙小聪说,他查房时常常鼓励病人要好好坚持。王久拔管后告诉他,“你说的话我都有印象”,这让他欣慰不已。江门医疗队队长甄新现查房时,一个患者说,他整日无所事事,非常无聊。“怎么才能舒缓他的无聊情绪呢?我决定教他八段锦。”他说,八段锦可以强健身体,增强对抗病毒的能力。

  “很多患者情绪急躁。”符景松和不少患者约定,每天都去看他们,聊聊天。所有护士的电话、微信都对所有患者开放,“因为有时会涉及到隐私问题,我们都是单线联系”。

  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位队员都提到了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家人先期出院,留他一个人在医院非常孤独。医疗队员无论谁进病房都会找他聊天,还托人买了变形金刚、画笔和跳棋。几天后,孩子痊愈出院,送给广东的叔叔阿姨们一幅画。画的内容简单,运笔稚嫩,但队员们都把它当成最珍贵的礼物。

  慢慢地,患者们的情绪和病情稳定下来。潮州市中医院内科护士舒健英护理的一位老年女患者,看到新转来的轻症患者意志消沉时,还和医生一起开解后者,用手机放励志歌曲,成了一名“临时心理医生”。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